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
我与《广西教育》的不解之缘
2025-01-15 昌财运 广西教育杂志社 2025年01月1 昌财运 广西教育杂志社 2025年01月1
编者按:《广西教育》杂志创办于1954年。70年来,这本杂志伴随着几代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近期,本刊将陆续选登“我与《广西教育》共成长”主题征文,以飨读者。
 教育,是一场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漫长征程。在这一征程中,《广西教育》杂志宛如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陪伴我从初入教坛的懵懂新手,逐步成长为有着独立思考与实践的成熟教师。回首过往,那些与《广西教育》相伴的日子,点点滴滴都汇聚成我教育生涯中的宝贵财富,见证着我与这本杂志共同成长的足迹。

缘起:偶然相遇,开启教育新篇

 刚刚踏上乡村教师岗位的时候,我满怀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憧憬,却又在实际教学中屡屡碰壁,满腔热情的我仿佛陷入了迷雾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那时,我渴望能有一个可以指引、帮助我专业成长的伙伴,让我能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技能。
 就在我四处寻觅之时,在学校的阅览室里,我邂逅了《广西教育》这本期刊。当时,它正安静地躺在书架的一个角落上,简洁大方的封面设计散发着一种质朴而专业的气息,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怀着好奇与期待翻开它,很快便被里面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吸引。
 在那一期杂志里,既有教育专家对前沿教育理论的深入解读,又有一线教师分享的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还有对广西本地教育政策和教育现状的详细剖析。其中一篇关于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文章,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困惑已久的教学之门。这篇文章从课堂导入、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及课堂总结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边读边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从此,我便与《广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知:深入研读,汲取专业养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广西教育》的喜爱愈发深厚,每期杂志到手,我都会迫不及待地细细研读,仿佛在与一位老友进行一场深度的对话 。在与“老友”的深度对话中,我学到许多新知识、新理念,它们如同珍贵的养分,滋养着我的专业成长。
 在教学方法方面,《广西教育》给予了我很多启发。例如,该刊中一篇介绍关于情境教学法的文章,让我眼前一亮。文章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学科案例,展示如何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置身于熟悉且有趣的情境中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受此启发,我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上进行了尝试。在教学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校园建筑设计”情境,让学生们扮演小小设计师,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去规划校园布局。这样一来,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格外活跃,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时,《广西教育》总能成为我得力的参谋。有一段时间,班里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我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收效甚微。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广西教育》中的一篇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文章给我提供了思路。该文从学生的兴趣培养、目标设定和及时反馈等多个角度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我根据文中的建议,结合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了一系列兴趣小组活动,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并定期对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和鼓励。慢慢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重新高涨起来。我再次体会到了《广西教育》的力量。

践行:学以致用,收获成长喜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从《广西教育》中获取了丰富的教育智慧后,我积极将所学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实践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借鉴这本杂志一篇文章倡导的跨学科融合理念,尝试打破学科界限,设计一些综合课程。比如,在语文与美术学科融合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根据诗词所描绘的意境进行绘画创作。学生们通过画笔展现诗词之美,不仅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提升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们展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热情,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当然,实践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跨学科融合教学时,由于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有时会出现教学内容衔接不顺畅的情况;在实施多元评价时,初期也面临着评价标准不好把握、记录工作烦琐等问题。我没有气馁,每当遇到问题,都会认真阅读《广西教育》,从中寻找类似的案例和解决办法,同时积极与身边的同事交流探讨,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
 就这样,在《广西教育》的指引下,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我和我的学生在共同成长。

感恩:携手共进,展望教育未来

 回首往昔,《广西教育》就像一位默默陪伴、悉心指导的挚友,在我教育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见证了我从青涩稚嫩到成熟稳重的蜕变过程。它所传递的教育智慧,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我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我能够在教育的园地里绽放光彩,也让我的学生们受益良多。
展望未来,我满怀期待与信心。衷心希望《广西教育》能够继续秉持专业、创新、实用的办刊理念,为一线教师带来更多前沿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育资讯。我也期待自己能在《广西教育》的专业指导和陪伴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广西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感恩《广西教育》,愿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前行的步伐,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责编 欧金昌)

本文刊登于《广西教育》2024年12月第34期,作者昌财运任教于桂平市金田镇安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