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本站
《“生活·實踐”教育研究》期刊揭牌,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第一次編委(擴大)會議成功舉辦
2025-02-18 原创 澳門文小旅 澳门文化旅游CTNMACAO

2024年11月16日,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生活·實踐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於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隆重開幕。本次年會以“生活·實踐”教育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专家、學者及教育工作者共襄盛舉,共同探討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實踐與發展。

年會的一大亮點是《“生活·實踐”教育研究》期刊的首發式。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贰级教授周洪宇,課堂內外雜志社總編助理、《“生活·實踐”教育研究》執行主编王黎,以及澳門東亞出版社社長姚海濤共同為創刊號揭幕,標志著《“生活·實踐”教育研究》正式面世。

11月16日晚6時30分,年會迎來了《“生活·實踐”教育研究》期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第一次編委(擴大)會議。會議由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生活·實踐”教育研究》執行主編劉來兵主持。他首先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简要介紹了會議背景和目的。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會長陳華、期刊主辦方澳門東亞出版社社長姚海濤、課堂內外雜志社總經理、總編輯,中華出版促進會教研成果融合出版專委會主任委員簡渠等領導及編委成員出席了此次會議。

課堂內外雜志社總編助理、《“生活·實踐”教育研究》執行主编王黎對期刊進行了詳細解读。她闡述了期刊的定位、宗旨、服務對象及發展目標,強調期刊將秉持“多元參與主體、構建學術共同體”的辦刊宗旨,推廣“生活·實踐”教育理念和實踐成果,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

在業界觀點環節,《生活教育》執行主编李曉軍就期刊的多重功能進行了闡述,包括作為展示平臺講述中國故事和地方教育敘事,作為交流平臺促進觀點爭鳴和學術討論,以及作為成長平臺助力作者、編輯和讀者的共同進步。

澳門東亞出版社社長姚海濤分享了國際期刊的發展與傳播路徑,強調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學術期刊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他提出與內地合作創立期刊的重要性,並建議下次會議在珠海橫琴舉辦,以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與出版資源優勢,接軌國際。

隨後编委代表們圍繞期刊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操太聖強調了期刊的學術性和創新性;河北師範大學教授徐莉提出在名師指導下提升期刊理論分層,持續引領中小學老師;湖南科技大學評建中心主任周險峰對欄目設計提出了改進建議;深圳中心主任李庚靖聚焦“生活·實踐”教育,提出為國家教育改革提供专家研討支持;廣州大學教育学院副教授任平分享了作為作者的經驗,並提出了提高刊物影響力的多項建議。

其他编委也就期刊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寶貴意見。大家一致認為,期刊應緊跟時代步伐,聚焦“生活·實踐”教育的熱點問題,加強學術交流和成果分享,不斷提升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影響力。

期刊主辦方領導簡渠總編輯表示,未來課堂內外將充分發揮教育媒體屬性,通過舉辦大型學術活動及拓展學術資源等方式,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貢獻力量。陳華副會長對期刊的高起點創刊表示肯定,並對未來充滿期待。

在總結講話中,周洪宇教授首先對課堂內外雜志社和澳門東亞出版社表達了衷心的感謝,他認為年會的圓滿成功與《“生活·實踐”教育研究》的順利創刊,是各方緊密合作、共同努力的結果。隨後,周教授圍繞該期刊的發展提出了“走好老賽道,開辟新賽道”的策略。

針對當前競爭激烈的期刊市場環境,周洪宇教授指出,在眾多教育期刊中脫穎而出,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是期刊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他建議通過澳門辦刊的方式,依托澳門東亞出版社的平臺資源,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同時鼓勵期刊積極探索與海外機構的合作機會,以爭取國際和國內的雙重學術認可,並將影響力作為期刊發展的核心目標,借此匯聚更多優秀的出版人才。

在欄目設置方面,周洪宇教授建議期刊繼續保留教育領域的通用性欄目,如教育理論、前沿研究等,以穩固其在學術界的地位。同時,他提倡增設習近平教育思想研究、教育強國研究等具有時代特色的欄目,以積極回應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話題。特別地,周教授強調了陶行知研究的重要性,並建議設立專欄,開展深入、開放的綜合性研究,以吸引更多優秀作者的關注和參與。

本次年會及期刊創刊活動不僅展示了“生活·實踐”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交流平臺,為推動中國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