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下午四時許,《澳門日記—回歸故事集》新書發佈儀式暨《澳門日記》發佈三周年慶典,在澳門漁人碼頭隆重舉行。眾多文化名人、學者及業界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文化盛事,並深入探討了澳門人文藝術的未來發展。
活動伊始,澳門人文藝術研究會會長代百生教授致開幕詞,對與會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強調了《澳門日記》作為文化載體的深遠意義。隨後,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理事長、澳門蓮花衛視台長李自松從國家政策及澳門回歸25周年的大背景出發,闡述了《澳門日記》新書發佈的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他提到,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澳門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澳門日記》的出版正是這一成果的生動體現。
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的顧躍教授從文化角度對《澳門日記》進行了深入解讀,稱讚其不僅展現了澳門獨特的文化魅力,還體現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精髓。珠海社科聯常委、西北師範大學珠海校友會會長劉一統也對《澳門日記》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期待它能成為代表澳門的文化品牌。
澳门国学会会长、《澳门日记》執行主编钟春晖详细介绍了《澳门日记》的整体架构、幕后故事和人员组成。澳門城市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李卓航、澳門工商管理博士協會會長朱軍博士等學者也圍繞澳門文化氛圍及文化創新等話題發表了精彩發言。
《澳門日記》主編、澳門人文藝術研究會理事長姚海濤,詳細介紹了《澳門日記—回歸故事集》的編纂歷程、每期主題及幕後故事,並分享了創作過程中的點滴感悟。姚海濤表示,《澳門日記》至今已出版三期,每期都力求深入挖掘澳門的歷史文化內涵,為讀者呈現一個立體、生動的澳門形象。同時,他還透露了未來將與讀者雜誌合作推出內地版的計畫,以進一步擴大《澳門日記》的影響力,讓更多人瞭解並愛上澳門的文化。
活動最後,作者代表莫羲世及讀者代表分別發言,表達了對《澳門日記》的喜愛與支持,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文化作品問世。此次新書發佈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更為澳門人文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