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教育实践中,汉字书写不仅仅是一项基本技能,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和独特窗口。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早在 2013 年 1 月,教育部就出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语言文字工作尤其是汉字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所发挥的作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202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汉字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通知》的重点任务主要有四个创新点,即以书写教育实现语教融合的新突破、拓展“五育”融合的新空间、探索数字赋能书写教育的新途径、构建融贯书写教育全链条的新机制。
那么,中小学怎样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怎样以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为抓手,实现语言文字与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怎样拓展“五育”融合实践新空间,进一步提升书写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怎样探索数字化技术手段赋能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新途径……为此,本刊特邀几位汉字书写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探讨,以期为广大读者带来更多启迪和借鉴。